自主招生、保送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
尽管现在距离2008年的高考(Q吧)还有7个多月,但高校自主招生、保送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四类特殊招生从本月起已陆续展开,许多考生在紧张的高三年学习中,也在关注和备战高校的特殊招生考试。为更好地服务考生,本报推出一组报道,介绍有关高校特殊招生的政策及相关信息。
自主招生:
竞争激烈录取几率小
哪些高校可以进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如何选拔,录取有何优惠政策?记者就考生及家长关注的这些问题走访了市教育局招生考试中心负责人。
59所高校可自主招生厦门大学是其中一所
高校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招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它给了高校更多招生自主权,让高校不再完全按照高考成绩来录取考生,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现象,让有特长的考生脱颖而出。从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首批实行自主招生试点以来,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逐年增加。截至2007年,全国共有59所高校可实施自主招生,这59所高校既包括北大、清华、中国人大、北师大、复旦等综合性大学,也包括在某些领域领先的重点院校,如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
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如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省内高校进行自主招生的只有厦门大学一所。
自主招生入选有加分和直接录取两种情况
但都得再参加高考
自主招生最大的特点是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在高考前对考生进行自主选拔,但入选考生依然必须参加全国统考,而且成绩要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高校同批次录取的控制分数线才能被录取。
目前,高校的自主招生主要分为两类型。第一类是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进行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高校通过测试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名单,考生入选后还要参加全国统考,在录取时享受加分优先录取的政策,一般可加10分至20分。第二类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在上海地区实行的自主选拔录取,这些高校录取改革最大的突破在于面试结果即能决定录取与否。已经被这些学校自主录取的考生,也必须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参考。
文艺、体育、科技创新等都是自主招生关注的重点
高校自主招生的对象为:国家政策规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著名重点中学综合成绩优异、全面发展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要求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优异成绩,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突出表现,以及具有其他优秀品质和突出才能。
尽管高校自主招生各具特色,选拔手段不拘于“高校出一张试卷,学生考一次试”。但各校招生方案表明,自主招生都在走分类和特色化路线,选拔注重考生的特长。各高校主要通过考试形式确定自主招生对象,文化测试、面试等一般安排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各高校一般会单独或联合组织自主招生测试,如北大、清华等高校通过各自的冬令营来选拔自主招生候选人,复旦还通过举办人文知识大赛确